晓寰文化:并非人人都能非虚构历史写作——纪念作家高阳诞辰100周年
2022-04-15 11:03:32
  • 0
  • 1
  • 1
  • 0

首发:墨库读书app。

总有一些历史人物的高度没法超越,生存还是毁灭其实就摆在那里。因此就有了“从政要读曾国藩,经商当读胡雪岩”。曾国藩能在关键时刻审时度势,没有让自己成为历史罪人;胡雪岩建立的商业帝国,其兴也勃焉,其亡也忽焉。两位作家建立起来的人物模型,不断供后来者阅读,很多人也在重蹈前人覆辙。

拿最热门的《胡雪岩》三部曲,(《胡雪岩》、《红顶商人》、《灯火楼台》),高阳写了商人胡雪岩从发迹起家到盛极而衰的过程,作品结构庞大,视角广阔,在扣人心弦的叙述当中,有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、幽微曲折的心理描写、不动声色的叙事。商战如战场,他写尽了一代商人身处权力漩涡而无法自拔,一曲近代商人的悲歌。经商之道知得失,权力斗争知进退,个人知荣辱……企业家或者企业能否逃离发展宿命,这部作品成为商战作品当中最值得一读的历史小说。

胡雪岩这部作品,这仅仅是高阳先生90部作品当中的一部作品,他一生共写3000多万字,享誉两岸三地。以至于有“家家井水说高阳”美誉,这是演变宋代著名词人柳永,有“凡有井水饮处皆歌柳词”之说,还有一说,“有井水处有金庸,有村镇处有高阳”。这就有了一点“南慕容,北乔峰”的味道,足以说明高阳作品流传度很广。

高阳的作品大开大合,纵横捭阖,至情至性,细致入微。他会用较多的笔墨铺陈人物关系,人物对话都有迹可寻,让虚构跟史料结合在一起。他的作品犹如一部百科全书,人物群像上至皇帝、太后、权臣、富商;中至名士、优伶、豪侠;下到丫鬟、走卒、卖浆、贩脂等行当。他对每一个故事做到最大化还原背景,宫中礼仪、朝廷庆典、太子入学、皇帝选后、御医问诊、射猎祭天每一道程序都让专业人士惊叹,他对洋行、漕运、沙帮、武林、禅林等发展历程,行规都有记载,在这些作品当中,生活起居、饮食服饰、家具摆设,婚姻,科举考据做细枝末节处不含糊。作品主线是历史兴亡、政治成败、官海商业,这里面是人情世故,英雄成败相互交替,揭示时代兴亡之道。最重要的是,他在既定的故事结局当中,把一个故事发展写的跌宕起伏,揪着读者能够一口气往下看。读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,全方位了解了历史。这应该是非虚构历史写作的鼻祖,只不过,现在的非虚构历史写作者,虚构有了,缺乏“实际”的考据,因为他们懒得下功夫去研究,为了好看而臆想,一味追求好看而失真。

历史小说家必须具备厚实的历史知识,深邃的眼光,才能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把读者带入到这些虚构表达空间当中。高阳先生这么强的“代入感”是建立在丰富阅历和积累之下。他原名许晏骈,出身于钱塘望族许家。在清朝,许家出过军机大臣、尚书、巡抚,也有“七子登科”、“五凤齐飞入翰林”的时誉。他从长辈的口中听了宫廷掌故,此后翻遍野史稗官,并且细加考证,熟知被庙堂隐去、正史忽略的边缘故事;他在工作期间,担任高级文书和大报编辑,这些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历史感悟,他自己也认为,要做历史的侦探,而不是历史的法官。据说高阳写《慈禧全传》,他看了几麻袋从大陆运往台湾的宫廷密档,他就是钻进了大清肚子里的蛔虫。勤奋加努力,他每写一部作品,总能成为这段历史的深度研究者,万花筒一般存在。

参照一些名家,对比之下理解会更深。

鲁迅对国民性的认识,是建立在对历史通读基础之上,他翻阅了24史,在吃人的历史当中看出国民的奴性。刘震云也写人性,他在官场当中发现异化的人性。而高阳翻阅这些历史,他发现了历史人物的生存之道。个体身处时代洪流之下,如何凸显个人悲喜抉择,为了更好的活下去。

很多人拿高阳与金庸对比,金庸的作品当中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和侠这两个核心,他有时候也会虚幻历史背景,而高阳作品背景都很清晰,他写传统文化的风范和儒道精神,更具史诗性、史实性。他对历史人物充满敬畏,从同理出发加以阐述。

很多人都拿他与巴尔扎克相提并论,两人高产及孤苦的人生际遇都差不多,而且都是“兴奋剂”饮品爱好者,巴尔扎克爱好咖啡,高阳爱好品酒,每顿饭都喝酒,微醺状态下写作。这一点上,他与古龙的狂饮又有所不同,他的饮酒称之为细品。

1992年6月6日,高阳去世,很大程度因饮酒过度。他为酒而生,也因酒离去。斯人已去,作品弥香。其努力和付出,依然值得我们称赞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