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人教版”插图不但丑还触及家长的忧虑
2022-05-27 15:44:25
  • 0
  • 0
  • 1
  • 0

我是一个孩子的家长,平时还在为读书平台撰写书评,也算具备一定阅读鉴赏、审美能力,我特别关注孩子如何接受教育,获取知识的途径等等。

每次新学期学校发放课本,我都如同三十年前一样激动,小心翼翼翻开新课本,闻一闻纸墨的清香,看一看课本内容编排,最后给新课本包上书皮,依依不舍地交给小孩,叮嘱她好好学习。

一个总体感受,新课本在内容编排有很大进步。最大特点就是更加贴近生活。例如人教版三年级、四年级的语文和德育课本,里面有日常生活小技能,如何教孩子拟写通知,通过一些案例把通知具备的时间、地点、人物等要素表达十分清晰。孩子慢慢会长大,需要处理日常生活当中的摩擦,课本里面有调解同学纠纷的技巧,此外还有饭桌礼仪,对长辈称呼,日常安全出行常识等等。

学习分为两种,书本知识和生活技能。新教材在这两方面融合的挺好。

书本知识的学习,过去古人提倡“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”,孩子读书一味钻入书本出不来,这样的读书脱离生活实际,孩子就会缺乏生活自理和社会应对能力。过去有一些案例啼笑皆非,孩子上了大学,离开了父母,连被褥不会铺,袜子都不会洗,坐到天亮等奶奶、妈妈来帮忙。

“子不教、父之过”,父母对孩子的影响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,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也意识到父母教育孩子的重要性,把家庭教育跟学校教育等同。孩子为人处世、生活习惯,都来自父母耳提面命,孩子不懂事,孩子犯了错,社会不会留情面,连同孩子父母一起责骂,这就是坑爹坑父母的典型。

这是对中年人的嘲讽么?

新课本开始承担孩子生活技能方面的学习,让孩子具备动手能力,社会生存能力,这就是素质教育最重要一部分。2018年,海南中小学游泳测试考核标准出台:独立游25米才达标。在海边生活怎么能不学会游泳呢?今秋开学起,劳动课将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。《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(2022年版)》中涵盖烹饪等家务劳动内容,一时间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。很多家长都在担心教孩子们做菜真的可行吗?

学校有具体的考核要求,学校或者家长教孩子动手去做,天底下没有完不成的事。我想起三十多年前,趴在灶台上点火烧柴炒菜做饭。这些生活技能就是从小垫着凳子学起来的。因为父母太忙了,穷人的孩子必须早一点帮助父母分担生活压力。父母不在乎孩子炒菜有多美味,也不担心孩子在烧饭的过程中一把火将家里点燃,而认为这些生活技能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。

现在对新课本承担的教育意义,日趋进步的理念形成共识,而争论的焦点是人教版课本的插图。大家对比了老课本的插图,觉得新课本插图当中小孩子翻白眼,孩子的发迹线太高,暮气沉沉,这哪是“中国少年说”当中的少年,分明就是对中年人现实的嘲讽?

此外一点,现在的插图触碰家长内心的忧虑。例如目前流传度最高,争议最大的两幅插图,一幅图是老鹰抓小鸡(最近网络流传,一个老年旅游团在外出过程中玩起老鹰抓小鸡,结果一个家属被带跑过程摔倒意外死亡,现在整个团成员都面临死者家属两万元的赔偿,成年人的世界如此残酷,更何况小孩?)其中一个男孩掀起女孩子的裙子,另外一个男孩子环抱另外一个女孩的胸部。还有一幅插图是普及生活当中的汗液蒸发,却把两个男孩舔漂亮小姐姐的胳膊。这画面让很多人觉得辣眼睛。

小姐姐孤芳自赏,陶醉的模样,让人极度不适

在家长的心目中,现在心理扭曲变态,性侵小孩的事情太多了,孩子之间校园暴力层出不穷,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小孩被侵害。小孩从上幼儿园第一天起,有心的家长就教小孩提高保护意识,特别是女孩子的家长,我们会提醒小孩,不管是同学,还是老师,都不能轻易脱小孩衣服,看“尿尿地方”。如果有人胆敢有这些举动,小孩第一时间要告诉老师或者家长。

图片

大人该不该把自己观点强加小孩?

插图的一大功能就是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。幼儿到小学,他们看图理解甚至超过了文字,插图不美好,甚至自带邪恶,孩子也在潜移默化当中模仿。孩子的审美和世界观正在建立当中,中年人不能接受现在插图过早把“审丑”、“邪恶”带入到孩子的世界当中,这样的世界太残酷,远远不是孩子所能承受。从这些角度来讲,人教版的插图不好看,而且还有常识性错误,这基本是共识。最大的可能就是插图制作者没有用心做事,没有贴近家长的需求来进行创造,呈现社会割裂的一面。

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。回过头,我们看看老课本。特别是2013年,一套几十年前的叶圣陶、丰子恺所编的《开明国语课本》走红互联网,一度脱销。走红的理由很简单,文章编排干净利落,素雅整洁,内容贴近读者内心,强调人的自然天性,生活常识很多,说教少了,很多内容都回归常识。这正是家长所需要的内容。

课本当中的插图与文字融合紧密,寥寥几笔就体现出传统文学的意境。举一篇《日课》:儿有病,父出请医,母在床前,面有忧色。插图是父亲夺门而出的瞬间,这画面读者是不是会想到朱自清《背影》当中的父亲形象,父亲翻过栏杆去买几个橘子。母亲坐在窗前,时而关注孩子状况,这样的母亲形象正是中国传统母亲形象,是“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”,也是“儿行千里母担忧”。孩子生病了,父亲就该及时请医生,而不是占卦问卜,或者是抓一“人血馒头”。该篇不到20个字,配合一篇精美构图的插图,父爱如山和母爱如水的形象表露无遗,更重要是传递常识。特别是在当时,生病就医这样的常识太重要了。

打开这套老课本,这样的“传神之处”比比皆是

现在人教版的插图交给一家“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”负责该教材的插图创作。在2014年6月3日,一篇题为《人教社小学数学教材插图设计探究》的硕士论文通过了答辩,论文透露教材插图特点:卡通风格为主,个性鲜明、趣味性强。作者韩某就读于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,论文导师为吴勇。一家插图设计师有自己的风格,这没多大问题,但是自吹自擂,不接受民意,那肯定不对。

有人分析插图质量不高的原因是与制作费用不匹配,这就更伤一部分家长的心了。制作一张好的插图并不难,一堆创造者都愿意免费提供绘图,无偿交给出版社使用。既然义务教育教材是社会教育基石的一部分,承担重要的历史使命,有工作室选择这份工作,就不能简单视为工作一部分,而是应该多征求各方意见,吸收广大家长意见。

教育学家熊丙奇先生也说,编者应该多听听使用教材的老师,学生,家长的意见,这些低级错误应该就会被及早发现。他建议教材编写选择权应该交给教授、家长,由教授、家长评估教材编写的质量,从而进行选择。暂且不论这可行度有多高,但是插图工作室闭门造车,沉浸在自身荣誉当中不能自拔,这肯定不行。

目前教育部看到网络有关小学教材封面和插图的意见,及时组织专家认真研讨,已招生重新绘制有关册次数学教材封面和部分插图。既然已经介入调查,那就再等等吧。无限拔高也没多大意思,毕竟都是为了孩子好。

(作者:小锐,网红经济研究者,经济学人,海南自媒体撰稿人,区域经济研究者)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